📣感謝施東佑老師在上週六帶我們一起走讀「用考古之手撿起廢棄物:走讀二仁溪的環境與產業遺跡」,為2023的 #高中生來微考古 系列活動劃下完美句點🥳

週六一早我們來到高雄市茄萣舢筏協會的基地,講師東佑首先簡介二仁溪廢五金產業發展的歷史背景及基礎條件,透過資料和數據讓大家初步了解在四十年前這些拆解、酸洗的廢五金產業如何形成、分工,並堆疊、累積於二仁溪的週邊。而他如何以考古的概念與方法,展開對這些金屬汙染現象其實際情形的追溯、探索。

接著來到大家最期待的實地踏查,我們沿溪邊走訪,搭配地圖標定出觀察點,逐步揭曉眾人所站、近年經修築加寬的河堤也是建築在混合廢五金遺留的土堆上。探看考古發掘探坑所在點位,對照坑面和界牆圖,從探坑中層層解讀出:舊河堤結構的位置、土壤蘊在地燒庫錢的金紙殘餘、產業留下的金屬廢棄物。最後再往溪邊走,平凡無奇的草叢與露出的溪岸,隨地就可看見仍然裸露的各種纜線、塑膠、電路板等。

這次的走讀透過考古之手,撿起鑲嵌在當代社會、經濟、政治、產業歷史脈絡和生態環境,因時間距今太近而更顯糾結與複雜的議題。困難的議題卻也顯示透過考古工作可以找出那些被忽略、掩埋或視而不見的物件,證明人們生活的某些行為;能尋找和呈現出未被書寫的、在口語或文字傳達已經被詮釋微調的、幽微卻存在的現象。這次不少老師因關注環境議題而來,驚喜發現考古原來能夠解答這些被遺忘卻又深深影響我們生活的疑問。考古不只是過去的事,參與的老師們透過追問和結合課程的各種發想展現關注與興趣,期待考古教案能在課堂上發酵。

❤想了解更多高中來微考古教案

👉歡迎關注臺灣考古學會歷史學科中心粉專

👉就在1/24、24東部場工作坊